Quantcast
Channel: 青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63

【转载】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太乙真人熏脐

$
0
0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目录:

  第一章: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第二章:中医养生 慢性疲劳成药调

  第三章:中医养生 咽神经官能症的诊治

  第四章:中医养生 中医治生气后耳鸣

  第五章:中医养生 教你告别肠躁症

  编者按:很多“讲究”的人,在家中常会用艾灸来帮自己调理身体。但是你可知道居家用艾灸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吗?中医养生都有哪些治病、调理的方法呢?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的发展,如今仍被人们广泛应用。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艾灸中的“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柱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选取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搓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艾炷。松紧要合适,太紧不好烧,烧不起来,太松的话一放下来就松了,时间很短,而且容易烧伤。一感觉到温热的时候就该把艾炷拿去,家庭艾炷灸可先在穴位上涂点万花油,一方面防烫伤,另一方面可以辅助粘住艾炷,以免掉落。灸后也可涂点万花油在艾灸部位以保护皮肤。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会耗伤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忌灸。

  6.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灸。

  7.从中医角度来说,还有一些证候是不合适艾灸的。如:外感或者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急者禁灸。

  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专业的艾灸疗法,应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不可盲目自医或者是选择一些小美容院、养生馆来进行治疗。

 中医养生 慢性疲劳成药调

  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属中医“虚劳”范畴,多为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为,当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治,中成药有明显调补作用,介绍如下,供选用。

  1.气血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纳少,舌质淡,脉细弱。当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为治,可选用八珍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补中益气丸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健脾增力丸,每次10克,每曰3次口服。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2.肝郁脾虚型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心悸,胸胁胀满,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淡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治,可选用逍遥口服液,每次l支,每日2次口服;柴芍六君丸,每次l0克,每日3次口服;开郁舒肝丸,每次l0克,每日2次口服。

  3.心脾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当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治。可选用归脾颗粒,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健脾生血颗粒,每次10,每日2次口服;人参北芪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酸枣仁合剂,每次l0毫升,每日2次口服;红景天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4.肝肾阴虚型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躁易怒,或精神紧张,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或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当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治,可选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l支,每日3次口服;精乌冲剂,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鱼鳔丸,每次l0克,每日2次口服;牛蒡螺旋藻颗粒,每次l袋,每日3次冲饮。

  5.心肾不交型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心烦不宁,健忘多梦,心悸怔忡,腰膝酸软,甚或遗精,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弱或细数。当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治,可选用宁心补肾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宁神灵冲剂,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滋肾宁神丸,每次l0克,每日2次口服;鱼鳔补肾丸,每次l0克,每日2次口服。


 中医养生 咽神经官能症的诊治

  咽神经官能症,亦称癔性咽喉异感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喉异常感觉或幻觉。其原因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癔病、疑病症、恐癌症、神经衰弱、焦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外伤后精神创伤等。

  咽神经官能症症状复杂多样,患者咽部可感到似有异物、蚁行、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有的病人感到咽部有树叶、发丝、线头、肿物及痰黏着感,也有的感到颈部紧压感而不敢扣领扣。以上感觉在病人做空咽动作时明显,而进食时则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度咽痛。症状常随病人情绪起伏波动,异常感觉也可随时改变。本病和中医学之“梅核气”类似。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气郁痰结,痰郁化热

  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易怒,胸闷呕恶,口苦,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行气开郁,清热化痰。处方:柴胡12克,半夏10克,瓜蒌3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香附10克,山豆根10克,薄荷10克(后下)。

  气郁痰结,气血亏虚

  咽中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面白无华,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脉弦细或滑。治宜解郁化痰,气血双补。处方: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甘草6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黄芪30克,当归20克,酸枣仁15克。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肝郁气滞,寒痰凝结

  咽中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寒肢冷,胸胁胀闷,嗳气叹息,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或紧。治宜理气解郁,温化寒痰。处方:柴胡12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半夏10克,紫苏10克,桂枝10克,生姜20克,合欢皮10克,远志6克。

  气郁痰结,瘀血阻络

  咽中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或嗳气叹息,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或涩。治宜理气解郁,活血散瘀。处方:柴胡12克,香附12克,枳实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半夏10克,瓜蒌30克,甘草6克。

 中医养生 中医治生气后耳鸣

  在日常生活中,生气吵架的事十分常见。许多人在生气后常常有耳鸣的症状,。并且耳鸣声比较大,有的持续2—3天。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长时间耳鸣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耳聋。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中医认为,生气后发生的耳鸣多因肝火上攻。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耳鸣声较大,拌有口苦、咽干、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舌红苔黄等。并且与情绪有很大关联,若是持续抑郁或者生气,会加重耳鸣的程度,延长耳鸣的时间。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在治疗上,中医以清肝泻火为原则。常用清泻肝火的药物,如怀菊花、炒决明子、夏枯草等,可以选用其中一种。每次取3~6克,开水沏泡后待温饮用,每日1剂。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3~6克,每日1-2次,一般用药3天即可。或者用手推第一足趾和第二足趾之间的足背部位,方向为从脚背推向脚趾,每次推12下,1天3次。此区域有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人冲穴,可清泻肝火,从而有助消除耳鸣。

 中医养生 教你告别肠躁症

  肠躁症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多为腹中或下腹疼痛,常伴有腹胀或排便异常。腹痛易在进食后出现,热敷、排便、排气后可缓解。还有腹泻;可见粪量少,呈煳状,含较多黏液,经常或间歇性腹泻,可能因进食而诱发,无夜间腹泻;也可能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的现象。

  而便秘部分可见便如羊屎,坚硬,可带较多黏液,排便费力,排便时解不淨感明显,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便秘,或与短期腹泻交替。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肝郁症侯患者以疏肝理气为主,药方可用六磨汤(枳壳、槟榔、乌药、人参、木香、沉香)加味。

  “肝郁脾虚者”治疗应配合抑肝扶脾,药方可用痛泻要方(白朮、白芍、陈皮、防风)加味。

  针灸调理通常实证体质者採用泻法方式,虚证者则採补法,同时可配合热敷方式调养,改善排便不顺、疼痛问题。包括患者“泄泻”时,针灸可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穴改善。“脾胃虚”加脾俞、章门穴;出现“痞闷感”加公孙穴;而“肝郁”者可加行间、太冲穴。便秘可取大肠俞、天枢、支沟、丰隆穴;热秘者可加曲池、合谷穴;气滞者加中脘、行间穴。

中医养生 教你居家用艾灸

  外治法部分,针对虚寒腹痛腹泻,可准备食盐或粗盐约2两炒热,装在绵纱布袋内,熨敷肚脐周围。而实热便秘者,可用大黄粉末约3钱,芒硝末约1两,以米酒调敷肚脐,纱布覆盖,以胶布固定后,以暖暖包或热敷袋热敷10分钟左右,可促进排便作用。

  肠痉挛引起腹痛还可用暖暖包或热敷袋热敷,或以手绕肚脐顺时针按摩、艾条温灸,都有缓解疼痛的效果。

太乙真人熏脐

太乙真人熏脐法:《外治寿世方》 [清] 邹存检(公元1644-1911年)  [卷一 劳伤] 太乙真人熏脐法

通治劳伤失血。及阴虚。遗精。白浊。阳痿。精神倦怠。痰火。妇人赤白症。麝香龙骨虎骨蛇骨附子木香丁香乳香没药雄黄朱夜明砂胡椒小茴香青盐两头尖(各等分)以麝填脐眼。荞麦圈脐外。填灸之。汗出病已。慎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等。如畏灸者。可加艾和药装袋铺之。逼药气入肚。但令温暖即止。亦有效。

脐中疗法简称脐疗或脐疗法,为中医外治法之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制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艾灸、热熨、拔罐、针刺等物理刺激,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脐疗以中医学的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脐(即神阙穴)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从而达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的作用。该法给药途径特殊,无痛苦,避免了口服及注射给药的缺点,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高、适应症广、价格低廉等特点,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脐疗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贴敷肚脐法、灸疗脐部法、拔罐脐部法等,它既有穴位的刺激和调节作用,也有药物吸收后的直接作用,另外药物贴脐,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但往往是两种作用的综合,是在触发、调动和增强机体的自组织能力的前提下或同时而实现的,实质上是一种综合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脐疗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源于古代,在历史的中医文献中有大量的散见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已有数千所的历史。根据有关书籍的记载,早在商殷时间的彭祖和太乙真人就创有彭祖蒸脐法和太乙真人熏脐法以防病延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书籍《马王堆古医书》中,就有在肚脐填药以治病的记载,在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肚脐和脏腑经络联系的论述,在另一部经典著作《难经》中,则认为脐下肾间动气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并通过按压肚脐及其上下左右以诊断全身五脏的病症。之后历代的中医书籍中,都有脐疗治病的记载。如清朝政府组织编写的《医宗金鉴》一书,认为肚脐神阙穴主治百病,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则对脐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认为脐疗是治疗中焦之病的第一捷法,全身疾病皆可用之。

药物有乳香、没药、附子、肉桂、小茴香、丁香

乳香:

〖药理作用〗:有镇痛作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应用〗: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疮疡痈肿,心腹瘀痛,风湿痹痛。

没药:

〖药理作用〗: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树脂对雄兔胆固醇血症有降血脂作用并能防止斑块形成。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痈疽肿痛,疮疡久溃,心腹瘀痛。

乳香、没药, 二药并用, 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 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 产后淤血作痛, 月事不以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 又善治风寒湿痹, 周身麻木, 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 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 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 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 诚良药也.

附子: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性味】 : 大辛. 大热。有毒

【归经】 : 心、脾、肾.

肉桂:

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

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等症。

小茴香:

小茴香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茴香还有抗溃疡、镇痛、性激素样作用等,茴香油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丁香:

【功 效】:温中、暖肾、降逆。

【主 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性味归经】: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入胃、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总结:所选药物归经:心、肝、脾、胃、肾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温阳、散寒

对于后天之本——脾胃以及先天之本——肾的保健作用相得益彰,互为作用,脐部熏蒸的非常好的中药材。

配合灸或热敷1.加强温热作用

             2.促进药物吸收

             3.加强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

 

花椒的作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脾、肺、肾经。

【功用主治-花椒的功效】中医认为,花椒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

姜:生姜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解毒、消炎、去湿活血、暖胃、止呕、消除体内垃圾等作用。

臀部拔罐走罐:主要是按照拔罐的作用原理来讲就可以,至于这个操作部位,主要是臀大肌和梨状肌,是联系腰腿的中间部分,同时梨状肌下孔又是坐骨神经自椎间孔穿出经臀部下行腿部的必经之路,所以在这个部位的操作,对腰部和下肢症状的改善都会有明显的作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63

Trending Articles